重選的歷史發展過程
來源:青州冠誠重工機械有限公司發布時間:17-06-21
重力選礦是按礦物密度差分選礦石的方法,在當代選礦方法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發展歷史悠久,從古代人類開始知道利用金屬材料的時候,就使用獸皮在河溪中淘洗自然金屬或天然礦物。以后又用木帛的溜槽進行分選。大約在400余年前出現了原始型式的跳汰機,但那時的生產還是作坊式的。18世紀60年代西方發生了產業革命,對金屬原料的需求量日漸增加。同時蒸氣機的出現又為機械化生產提供了動力,于是重選選作為一個產業部門而出現。1830年~1840年間在德國哈茲礦區出現的早期活塞跳汰機繼續得到改進而被推廣應用。1892年又發明了大型的風力驅動的選煤用鮑姆跳汰機。1890年美國制造了第一臺選煤用打擊式搖床,1896~1898年A.威爾旨利發明了現代型式的搖床。盡管當時搖床還被視作溜槽的一種,稱作淘汰盤,但以后則以其獨特的分選方式而自成體系。隨著搖床的出現,選別前的分級、脫泥等準備作業也廣為應用。由此可見,重選的主要工藝類型 :分級、跳汰、搖床和溜槽選在19世紀末便已基本形成了,并成為當時慢吞吞經濟唯一的選礦方法。